今年上半年,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為76.4億噸,比去年同期增長13.2%。對外貿易占通過港口貨物總量的30%,約為23.6億噸。這一數(shù)字較去年同期增長9.2%,較2019年同期增長11.53%。今年頭六個月,貨柜吞吐量亦較去年同期增長15%,達1.38億標準箱。過去6個月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的激增,反映了中國貿易的快速增長。
其中浙江省的寧波-舟山港貨運吞吐量最大,占中國外貿貨物總吞吐量的12%以上。緊隨其后的是山東省的青島港和上海港,分別處理了10%和8.7%的進出口。包括珠江三角洲幾個港口在內的深圳港報告指出,盡管其最繁忙的鹽田港在爆發(fā)疫情后于第二季度關閉了三周,但總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3.4%,達到1.01億噸。
▍內外新航線頻開
廣州港,上海港、寧波舟山港、山東港口青島港等國內主要港口今年以來新增外貿航線超過80條,這些航線大多開往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韓國等RCEP成員國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。同時,多條內貿新航線也相繼開通,為貨主帶來新的物流通道。
7月16日,天津港集團與廣州港集團聯(lián)合國內知名內貿航運企業(yè)發(fā)起中國內貿集裝箱港航服務聯(lián)盟,發(fā)布“海上高速—FAST”品牌;
7月28日,山東港口青島港萬海航運美國西海岸快線正式上線,這是今年山東港口新開通的第16條外貿航線;
7月29日,北部灣港“防城港—海南”航線開通,為兩地提供了一條穩(wěn)定、便捷、高效的物資進出運輸通道;
8月3日,NYK首次在南沙開通外貿出口航線,也是第二家在南沙汽車口岸開通外貿滾裝航線的船公司。
今年前6個月,遼港集團新開通集裝箱航線8條,包括4條外貿航線、4條內貿航線……
▍月產50萬標準箱
針對“一艙難求,一箱難求、運價持續(xù)上漲”的困境,我國多措并舉,加大生產力度,目前集裝箱月產能已由過去的20萬標箱提升至歷史最高水平50萬標箱。
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21年6月底,我國標準干貨箱累計產量達到273.9萬TEU,7月國內六家主要造箱企業(yè)計劃排產50.4萬TEU,新箱庫存健康均衡率已經從去年底的41%回升到76%。
今年上半年,我國北美航線運力達到688萬標箱,比2020年、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55%和26%;歐洲航線運力430萬標箱,比2020年、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30%和7%。而全球96%以上的干貨運集裝箱和100%的溫控集裝箱(即“冷藏”集裝箱)都產自中國,國際集裝箱短缺問題得以有效緩解。